欢迎来到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

干法制粒机无溶剂制粒的工艺核心与工作原理

更新时间:2025-09-20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  干法制粒机是现代制药、食品、化工等行业中,将粉末原料直接制成均匀颗粒的关键设备。其核心优势在于整个工艺过程无需添加任何液体粘合剂,无需后续的干燥步骤,从而高效节能,并特别适用于对水分或热敏感物料的加工。理解其工作原理,是掌握这项技术并优化工艺参数的基础。
  一、核心工艺目标与优势
  干法制粒工艺旨在解决粉末物料存在的诸多问题,如:流动性差导致的分装不准、粉尘飞扬、成分偏析(分离)、以及压缩时的容重低等。通过干法制粒,可显著提高物料的流动性、改善其外观、增加堆密度,并保证混合后的均匀性。其“无溶剂”的特性,避免了后续复杂的干燥和溶剂回收过程,简化了流程,降低了成本与安全风险。
  二、工作原理:三步成型法
  干法制粒是一个连续的物理过程,主要分为三个核心阶段:
  1.预压(轧片)阶段-致密化
  这是工艺的第一步。通过一个精密设计的双辊系统完成。两个轧辊表面通常带有特定的纹路或保持光滑。
  预先混合好的粉状物料通过螺旋送料装置被强制、均匀地送入两个反向旋转的轧辊之间的咬合区(辊缝)。
  在巨大的线性压力作用下,粉末颗粒被瞬间压缩,其间的空气被排出,颗粒发生塑性变形和紧密嵌合,形成连续的、致密的薄片状带(ribbon)或压块。此过程主要依靠分子间作用力和机械咬合来实现初步成型。
  2.破碎阶段-造粒
  第一步形成的致密薄片强度较高,但并非最终所需的颗粒形态。薄片随后被导入一个破碎整粒系统。
  该系统通常由一组或两组不同孔径的旋转筛网或破碎刀组成。通过机械剪切和挤压作用,将大块的薄片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块状物和初级颗粒。
  3.整粒阶段-粒度分级
  破碎后的颗粒粒度分布较宽,需进一步筛分以获得均匀的成品。破碎后的物料进入振荡筛分系统。
  在此,过大的颗粒被返回破碎单元再次破碎,而过细的粉末则被分离并通常可返回送料系统进行再加工。最终,符合预定粒度范围的均匀颗粒作为成品输出。
  三、关键控制参数
  该工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几个关键参数的精确控制:
  1.轧辊压力:直接影响薄片的密度和硬度,是决定最终颗粒强度的最主要因素。
  2.轧辊转速/送料速度:决定了物料在轧辊下的受压时间,影响压缩效果。
  3.辊缝大小:与压力共同作用,控制薄片的厚度。
  4.整粒机筛网目数:直接决定最终颗粒的粒径大小。

  总结
  干法制粒机通过“预压致密化→机械破碎→筛分整粒”的连贯机制,巧妙地将物理压力转化为生产动能,实现了粉末物料的无水干法成型。这种工作原理不仅保障了工艺的环保与安全,更因其高效、节能的特点,成为对湿、热敏感物料制粒的首要选择技术,在高级制药和精细化工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版权所有©2025 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浙ICP备14024651号-3    sitemap.xml    管理登陆    技术支持:制药网